Sunday, September 30, 2012

C06 毛公鼎(Duke Mao`s Cauldron (excerpt))

朝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名称:毛公鼎铭

简介:

《毛公鼎》是至今所见最长的一篇金文。清朝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内容是周宣王策命毛公厝兴革政治的文字。《毛公鼎》用笔圆隽精严,高贵典雅。

书体:金文。




Western Zhou (BC1046-BC771)

Duke Mao`s Cauldron

This bronze vessel has the longest inscription among those that have been discovered. It was excavated in Qishan, Shaanxi during the Daoguang Period, Qing Dynasty and it is now kept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n Taiwan. The inscriptions are about political affairs that King Xuan of Zhou entrusted Duke Mao to conduct.

Saturday, September 29, 2012

C05 虢季子白盘(Guojizibo Basin)

朝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名称:虢(音:guo)季子白盘铭

简介: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宝鸡。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器。内容记叙西周宣王12年(公元前815)虢季氏子立下战功,受周天子褒扬的历史。

书体:金文。

原尺寸:高39.5cm,盘口长137.2cm, 宽86.5cm,重约215.3kg 。




Western Zhou (BC1046-BC771)

Guojizibo Basin

This inscription typifies bronze script calligraphy. The basin, which was excavated in Baoji, Shaanxi during the Daoguang Period, Qing Dynasty, is now kept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The basin was made to commemorate Guojizibo’s victory in a battle.

Friday, September 28, 2012

C04 散氏盘(San-Shi Treaty Pan(excerpt))

朝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名称:散氏盘

简介:

周厉王时的器铭,清乾隆初年陕西凤翔出土,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内容是 、散两国划定疆界的盟约。用笔圆隽精严,气势朴茂豪迈,其结构已呈扁方,取横向之势,与当时取长方纵向的大势迥然相异。

书体:金文。




Western Zhou (BC1046-BC771)

San-Shi Treaty Pan

San-Shi Treaty Pan was unearthed in Fengxiang, Shaanxi during the Qianlong Period, Qing Dynasty, and it is now kept in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in Taiwan. A peace treaty is inscribed on it. These characters are square in shape, while the mainstream calligraphic style of that period was in favour of narrow and rectangular-shaped characters.

Thursday, September 27, 2012

C03 大盂鼎(The Yu Cauldron)

朝代: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名称:大盂鼎

简介:

西周的青铜礼器,出土于清朝道光初年陕西眉县礼村。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容是康王昭在奖赏贵族盂时,告诉他周立国的经验和殷商丧国的教训,希望他克勤王室,为重要史料。造型端庄古朴,字体瑰丽雄奇,是西周早期艺术性高的金文书法作品和范本。

书体:金文。





Western Zhou (BC1046-BC771)

The Yu Cauldron

The Yu Cauldron, which is kept in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hina, is a bronze ceremonial vessel of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It was unearthed in Meixian, Shannxi during the Daoguang Period, Qing Dynasty. The inscriptions are about King Kang’s narration of the founding of the Zhou Kingdom and the fall of the Shang Dynasty. The writing is highly artistic and it is the model of Bronze Inscription.


Wednesday, September 26, 2012

C01,C02 甲骨文(Oracle Bone Inscription)

朝代:商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名称:甲骨文

简介:

  甲骨文是商朝人用以占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人无事不卜,包括祭祀、征战、耕作、狩猎、求雨,以至于生男生女等等。公元1899年,甲骨被发现,震惊世界。如今已出土16万余片甲骨。现行的汉字就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Shang Dynasty (BC1600-BC1046)

Oracle Bone Inscription

Oracle bone script refers to ancient Chinese characters found on turtle shells and animal bones used as oracle divination in the Shang Dynasty. The Oracle bones were found in the Ruins of Yin in Henan in AD1899. So far, about 160,000 oracle bone fragments have been unearthed. Modern Chinese script is evolved from the oracle bone script.



Monday, September 24, 2012

"振中亭"拓碑记

碑林的工程中,"本地书法家"的作品是需要向收藏家、家属或相关文教单位征求。从去年8月至今,很感激的是得到很多文教界人士的支持,大部份的作品都已征得。在众多作品中,教育界"黄润岳校长"作品的取得方式比较特别。

顾问杨金荣老师告诉筹委会,在新文龙独中有一面"振中亭"的碑,记载新文龙独中的校史,内容是有关该校创校董事且被誉为校父"郑振中"的事迹,是由黄润岳校长亲手所写的隶书作品。在会议上,大家都觉得这幅作品有达到记史的功能。

在确定了该作品之后,杨老师从新年之后就一直在安排时间带领他的学生去拓碑。天时、地利、人和无意中,就选在3月14日(三)。校方在接到富贵集团碑林筹委会的征求信时,非常高兴,这无疑是对校父郑振中和校长黄润岳多年来的经营与付出的肯定。早上从新山到新文龙的途中,沿路下着细雨。到达新文龙时,校长、董事等人已在场,大家都在等待拓碑。

杨老师到场才知道3月15 日是校父郑振中的祭日,该校每年都会放假一天。今年适逢学校假期。拓碑的工作进行中,没有学生上课,让工作顺利的进行。由天气微寒,纸张受潮,要等纸张干才能上墨,整个拓碑过程约2个小时,校方人员都全程在旁观看。大家都觉得在校父郑振中祭日前一天拓碑,可以说这个时间点、做这样的事,是很巧妙的凑合,让大家分外感受到勒石成碑的意义。
在1950年代,已故鄭振中董事長(左)與黃潤岳校長合作無間,讓新文龍中華中學成為柔州公認辦學出色的名校。

而《大柔佛》也在3月14日报导郑振中的新闻,标题为"小城遗事:"倾家兴学"备受后人景仰 * 郑振中一生贡献教育公益"。

小城遺事:“傾家興學”備受後人景仰‧鄭振中一生貢獻教育公益

延續陳嘉庚遺風,“傾家興學”的新文龍中華中學“校父”鄭振中,一生貢獻教育公益事業,備受後人景仰。
 
鄭振中原籍福建永春,畢業於廈門大學後,遵從父親囑咐南來峇株巴轄龍引進行墾植活動。當時的龍引交通不便,僅有幾家亞答屋,還有毒蛇猛獸出沒,到處都一片荒涼。
一直對教育工作有興趣的鄭振中,曾在新加坡華僑中學及峇株正修學校任教,因目睹許多華裔子弟失學,便萌生興辦學校的念頭。
 
發展華校必須有經濟基礎作為後盾,所以他毅然“棄教從商”,到新加坡經營土產貿易,但卻失敗而回返龍引,一面開發山芭,一面努力推動教育及社會公益事業。
 
 
讓中華公會經營電廠資助華校
當年龍引僅有的一家私塾已停辦,他便倡設龍引中華小學,但學校卻面對經濟困境,當時剛好申請龍引電力供應站的準證獲准,他立刻交由龍引中華公會經營,所有盈利悉數作為教育經費。他的大公無私,深受民眾的贊揚。
 
到了1948年,他又籌款15萬元興建龍引中華小學新校舍並增加班級,以確保當地沒有任何兒童失學。
1951年,新加蘭、文律及龍引三區華校同意統籌統辦新文龍中學,鄭氏被推選為董事長,並聘請黃潤岳校長主持校政,董教之間精誠合作,多方延攬良師,數年間學校便初具規模,校務蒸蒸日上。
 
新文龍中學獲教部肯定
辦高級師訓班栽培優秀師資
當時的新文龍中學校風好,成績佳,是柔州公認辦學出色的名校,並獲得教育部的肯定及委托,開辦了高級師訓班,前後4屆栽培不少優秀師資。
 
接著又於1957年開辦高中,各地學子皆慕名而來,學生與日俱增。截至1962年,學生達到867人,在國外大學畢業者也有50餘人。
 
早期的龍引只是一個村落山芭,連一名小學生或一家小商店都沒有。後來人口不斷增加,商業繁盛,並一躍成為峇株巴轄的副縣,鄭振中對當地的發展功不可沒。
 
“中叔”常出面調解糾紛
在二戰期間的日治時代,新文龍三區因為外來勢力的挑撥,而發生種族暴力事件,鄭氏主張以和為貴,為了改善各族關係而費盡心力,各族之間才能和睦共處;到了政府頒佈緊急法令時期,當地也安然無事。
 
德高望重的鄭振中一直備受政府官員與民眾的尊敬,但他始終淡泊名利,對所有榮譽名位,皆辭謝不受。他也常為人排解糾紛,只要“中叔”出面調解,都能令爭執的雙方非常信服。
 
連任董事長13年
尊重校長不過問校政
1952年新文龍三區師生發動要在新文龍中學操場建立“振中亭”表揚校父,首先反對的就是鄭振中本人,但是三區師生卻認為振中亭非建不可,並發動籌款獲得近7千元動工建亭;後來振中亭又在2001年重建。
 
1953年,童子軍總會以鄭振中提倡華校童軍運動居功至偉,頒贈世界童軍總會的感謝金章;10年後,聯合邦童軍總會又頒贈童軍最高獎章。
 
他本身受過高等教育,也當過教師,辦教育當然內行,但他卻絕對尊重校長,連任董事長13年來,對學校行政從不過問。
 
但他對校長教師卻非常敬重及愛護,這種謙恭有禮,以身施教的行為,樹立了優良校風,讓學生與家長都懂得尊師重道,連頑固的學生也受到潛移默化,而變得彬彬有禮。
 
無懼褫奪公民權遞解出境
堅決反對華文中學改制
1961年,教育部要華文中學改制,鄭振中是最堅決反對的,他說過:“如果獨中被迫關門,我們便不做董事算了,如果獨中沒有學生,那我們就自動關門,但新文龍中學永遠不改制,即使我被褫奪公民權,遞解出境,甚至坐牢都無所謂。”
 
在中國抗戰期間,由於他曾參與籌賑工作,到了日軍南侵時便遭日軍拘禁,所幸後來獲人營救才能倖免於難。
 
他一生鞠躬盡瘁,獻身教育公益,促進社會和諧與安定,勞勞碌碌,最終積勞成疾,於1963年3月15日逝世。
 
新文龍中學校父祭日放假一天當他逝世的消息傳到新文龍中學時,全校師生都哭了,學校立刻停課,在校舍前懸上橫寫著:“校父鄭振中先生精神不死”。
 
至今新文龍中學每年都在3月15日的校父祭日放假一天,而且該校也於1963年成立“紀念鄭振中先生教育基金委員會”。
 
鄭國昇:樹立華教界典範
以堂伯作為學習榜樣
新文龍中華中學董事長鄭國昇坦言本身也以堂伯鄭振中作為學習的榜樣,鄭振中為新文龍三區華教界樹立了良好的典範,現在本區華教事業能夠蓬勃發展,鄭振中確實功不可沒。
 
“鄭振中對華教的熱忱影響了其弟弟,也就是我堂叔鄭振經,過後接任新文龍中學董事長職,直到80多歲才退休,在1995年,該校發生大火災燒毀了整所學校,鄭振經也帶領董事會重建學校。”
 
他說,新文龍三區算是小地方,但新文龍中學每年不敷經費多達80萬令吉,都能夠順利籌足,由此可見本地華社對華教的熱愛,而且許多華教界人士都是以鄭振中作為精神領袖。
 
“鄭振中最讓人贊頌的是勤儉朴實、樂善好施又急公好義,他自己住在簡陋的屋子,衣食儉朴,卻把一生辛苦經營祖業所獲的財富,全數獻給教育公益及資助親友等,並以學校作為終身之精神寄托。”
 
“當學校建築新校舍時,他不辭勞苦駕著汽車來回壓平地基,每天運載沙土填補鬆軟潮濕的大草場,親自監督工人清理溝渠及除草,還常常在半夜到學校巡視,並當作是自己的分內事。”
 
關裔強:出錢出力籌組籃總
鄭振中也是“柔籃運之父”
新文龍中學副董事長關裔強表示,鄭振中除了熱心教育公益,也被柔佛州籃球界譽為“柔州籃運之父”,當年他為籌組柔州業餘籃球總會,出錢出力,四處奔波,才排除萬難將柔州籃總組織起來。
 
他說,身為柔籃總會長及峇株籃球分會會長的鄭氏積極推動籃運,培育出許多優秀健兒,過後新文龍三區也輪辦“全柔振中杯少年籃球賽”來紀念他。
 
1958年,馬來亞聯合邦籃球界意見分歧,他挺身而出奔走調解,極力呼吁大家團結一致,最終獲得各州代表贊同,馬來亞業餘籃球總會從此才能健全運作。
 
鄭九章:立銅像及出版文集
讓後人緊記鄭黃貢獻
新文龍中華中學董事會顧問鄭九章在2010年6月贊助經費,為校父鄭振中在校內立銅像,以紀念其興學之功,同時也以文獻表揚其獻身華教的偉大精神。
 
此外,他也配合新文龍中學慶祝創校60週年,贊助出版《校父鄭振中及黃潤岳校長記念集》,詳述兩人的生平貢獻。
 
他認為,立銅像及出版文集都能夠讓後人緊記兩人的貢獻,讓他們成為後代的楷模。
 
馮篤生:對地方貢獻多
校父待人和善多才多藝
身為新文龍中學第一屆畢業生的馮篤生表示,校父鄭振中除了創辦新文龍中學及龍引中華小學,也成立龍引中華公會,對地方上貢獻良多。
 
“鄭氏通過中華公會經營電力廠資助華校、安葬二戰期間殉難華僑烈士及管理新文龍廣福義山等,至今依然讓人津津樂道。”
 
他說,鄭氏雖然不苟言笑,但待人和善,多才多藝,也是體育健將及銅樂好手,當年也大力促進種族和諧,並成立新文龍3區童軍團及舉辦首屆3區華校運動會,加強了3區華社的溝通及聯繫。(星洲日報/大柔佛)

Sunday, September 23, 2012

增建武则天 《升仙太子碑》

在2011年7月份的会议中,有顾问建议应该增加女性碑。当会议上大家都同意选择武则天“升仙太子碑”,在中国的顾问陈根远博士即告知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拓本在河南。透承建单位PCC SDN BHD托人帮忙,终于购买到从原石碑完整拓下来的帖。在会议上将原拓呈献在大家面前时,大伙都大开眼界,亲眼目睹此碑帖。




Friday, September 21, 2012

遴选本地碑林作品

除了中国的作品,本地碑林也收集37位已故书法家的作品。为了征求南来文人的墨宝,书法家、收藏家、家属、友人等都非常乐意的把手上的珍藏借建委会拍照。顾问团在会议上经过数次的挑选,选出书法家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再由中国的雕刻师将其勒石成碑,作为对先贤永垂不朽的纪念。




与筹建单位交流

顾问团、参与筹建团体代表在会议上发表对碑林的看法和建议。企业以赞助文化事业回馈社会得到各界人士的认同和参与,这是在筹建过程中的收获。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首次勘查工程

第一阶段工程20个户外的碑峻工后,顾问团到碑林实际考查,以实际触摸石碑、细看书法文字在石头上所承传的生命力, 莫不赞赏工程的精雕细琢和整体规划,亲眼见证碑林文化工程的具体落实。








Wednesday, September 19, 2012

严选石材 精心打造

石碑一旦雕刻好,就会永久伫立于世。为了让石块能展现先贤智慧的生命力,选石过程一点也不能马虎。石块是宇宙大地所孕育的宝物,有热涨冷缩的特性。将碑林移置到蕉风椰雨的热带国家,气候、温度都与中国截然不同,要考量到石材的坚硬度、持久性、色泽等,不能有水线、杂线的瑕疵,所以选适合的石块要花上好几个月的时间。碑林所用的都是天然石,有些是专程派人到远离市区的矿山上开采,再运到泉州的工厂雕刻。雕刻完毕后再以船务运输送到马来西亚。这项工程是在善用石块的自然属性,结合懂得书法的雕刻师运用专精的手艺,让石碑竖立于大马的土地上也有浑然天成的效果。







甲骨文是商朝人用以占卜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雕刻师父们认真的在石头上打造龟甲和牛骨的造型。


大盂鼎是早期艺术性高的金文书法作品,此碑以艺术石雕展现青铜礼器的端庄古朴。








每一块石碑都是雕刻师父们以专心、耐心、细心、精心打造,力求达到“传真又传神”的功夫。

Tuesday, September 18, 2012

“中华人文碑林”揭幕仪式(2010年8月28日)

自2009年筹建的“中华人文碑林”于2010年8月28日正式揭幕,本地多个文教团体领袖亲临现场,一同见证这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性的一刻,竭立支持这项文化活动。这项在东南亚首座融汇中国与本地文教艺术界的文化工程,估计耗资马币2千万零吉。






全东南亚首座“中华人文碑林”于2010年8月28日正式揭幕,多个本地文教团体亲临现场一起主持这场别开生面的揭幕仪式。左起为王金河、陆华宗、拿督洪来喜、陆庭谕、张子深、朱绍瑛、林水檺、戴小华、拿督邝汉光、丹斯里钟廷森、李际平、丹斯里方天兴、拿督胡亚桥、王超群、拿督邓诗汉、符永刚、赖观福、王介英、吴宝光、陈健发、林丽华和拿督陈龙飞。